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蔡广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自拍他拍”蔡广斌当代水墨艺术展览

2013-06-25 13:14:2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时间:2013年6月15日上午

  嘉宾:刘骁纯、贾方舟、王端廷、蔡广斌

  正文: 主持人:欢迎各位老师来到蔡广斌“自拍他拍”当代水墨艺术展的现场。这次在展览中看到蔡广斌老师在水墨艺术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我知道刘骁纯老师对蔡广斌的艺术作品很有关注,首先想问一下刘老师蔡广斌这次水墨艺术作品的当代性以及他的探索对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贡献

  刘骁纯:我觉得蔡广斌最突出的一点在水墨画领域里用水比较大,是比较突出的。上次谈过我的看法:当时说了八个字:“不见笔踪、力透纸背”。这两个本来是矛盾的,因为矛盾所以在中国传统艺术当中是比较排斥“水”特别大的绘画。实际上唐代有张璪、王恰已经做了很多泼墨的尝试,这些东西都用过,但是当时张彦远对他们做了一个贬斥——“不见笔踪,不为之画,不可仿效”。张彦远作为他个人的一种看法本来是可以的,但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张彦远的话影响了中国绘画大约一千多年,后来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画基本上是沿着“书画同源”的思路,强调“用笔”、强调笔的发展、强调中锋、强调书写性,都是离不开毛笔,我觉得蔡广斌恰恰在这一点上逆反了张彦远当时说的话——“不见笔踪”为什么不能成画呢?张彦远当时主要是说用水一大以后显得在纸上飘浮,没有力量,没有中国传统的一种审美古法——用笔和力透纸背,达不到这个目的,所以觉得“瘫软无力”、“不耐看”,这是张彦远批评的主要根据,蔡广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是力图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他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我用了一个概念叫“水攻”,水是水墨的水,攻是进攻的攻,这一点主要是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水墨画跟传统文人书画相比做的最大的贡献和最大的突破集中在这一点上,从八十年代谷文达开始,后来有周思聪、田黎明,现在出现了一批很有实力、很有影响的一批人、其最大特点就是在解决“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墨”的问题,就是传统说的“染”的问题,但是我看在蔡广斌之前大部分比较强调“用笔”,只是加大“用水”。田黎明很多地方都看不见“笔踪”,但还是非常强调中国传统讲的东西,染要见笔,黄宾虹一再强调的一点,田黎明非常含蓄地继承这个观念。蔡广斌跟前面这些艺术家相比,他是最近几年跳出来的,引起大家关注的,他最大的特点是真的把毛笔排除掉、不用了的,刘国松说“革毛笔的命”实际上他最好的画都是用毛笔的,蔡广斌不用毛笔之后,他用了一些软毛排刷进行绘画,还有大量用喷、洒、墨的这种画法,当然这些都是技法问题,我觉得技法问题非常重要,蔡广斌把技法问题跟他自己对现实的感觉、对现代图像的多样性和自由地选用、取用都结合起来,还有他对现实的忧虑都能够在他的画中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当然有很多可以阐释的地方,我想今天先集中谈他“用水”的问题,这是他的一个很突出的贡献。

  主持人:接下来请贾老师从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方面谈一谈蔡广斌在当代水墨方面的探索。

  贾方舟:刚才刘骁纯老师把线索梳理得非常清晰,蔡广斌在语言的推进上是从传统水墨一步步演变到今天这样的一个过程说得很清楚。水墨画的诞生之初就得益于用水,到后来的说到这样一个过程,一直到墨骨,也是尝试着放弃用笔,到了蔡广斌这儿,干脆在他的画中看不到笔迹、笔痕、笔踪,从水墨语言角度是一个很大的推进。

  蔡广斌的作品很大的特点是他和当代人的生活、生存方式保持着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大家都会感觉到作为一个当代人跟过去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人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手机给我们的生存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现在年轻人每人一部手机,大部分都是苹果,它成了一种“时代符号”,苹果手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除了传达各种信息之外,在拍摄上的功能特别强大,颜色感觉特别好,用它拍摄特别方便、传输特别方便。所以手机“他拍”、“自拍”就变成了习以为常、随时随处可见的一个现象。蔡广斌抓住了这个现象,而且尤其是在“他拍”和“自拍”当中最为典型的是“自拍”。

  “自拍”是手机非常独特的,不同于照相机的一个特点。因此,常常可以看到女孩子在微信、微博上发表的照片都是自拍,把手伸得远远的拍自己,甚至有的一天要拍多少次,都是自己的亮相。那么她在密室里边会怎么拍就不知道了。蔡广斌这种敏感把当代最具有符号性的、最具有特点的生活中最细节的一个东西抓住,在他的水墨当中扩展开来,这一点做得特别好。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有比他做得更好的和更早的。所以这种开创性,把我们自己非常有传统、有历史的水墨方式、水墨媒介和当代生活、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他很大的特点。

  主持人:像贾老师所说这次展览“自拍他拍”系列表现了很多社会中一种心理现实的现象。王老师您对“自拍他拍”的概念以及这系列作品反映出来心理现象的描写有什么看法?

  王端廷:上次在贵点艺术空间看过蔡广斌的展览以后,我自发地发了一条微信,谈到我对蔡广斌绘画的认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他是以当代人的真实图像传达了他自己的真实情感。我觉得蔡广斌的水墨画是非常新颖的一种当代绘画形式。

  我想侧重从“当代国际绘画潮流”,从国际视野角度谈谈我对蔡广斌绘画的图像以及他风格的一种认识,蔡广斌的绘画可以看到有几个特点,比如说简化、单色化、虚焦图像、多幅并置,这几个特点都是当代国际绘画潮流的一个体现。

  比如简化,他画肖像舍弃人最重要的特征——面部特征之外所有的细节,你看他的这些画连耳朵都没有,有的主要是突出面部的五官,着重侧重人的所谓心灵的窗户——眼睛的一种表现,所以他舍弃所有的一切抓住最重要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简化。

  单色化:不管是中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油画,本来是色彩丰富,随类赋彩是他艺术中非常强调的,他把其他所有的颜色都舍弃了,他突出地抓住一种颜色来表达他所要表达的东西。

  虚焦图像:他这个里头很多画面是一种虚焦图像,跟他这个展览的主题有关,现在手机拍摄如果距离太近或者拍摄对象或者手机本身、照相机本身是晃动的,就会出现虚焦图像,虚焦图像在当代绘画里边非常普遍。

  多幅并置:反映现在图像爆炸时代,从媒体上、网络上、电视、手机微信、微博都是密集的图像冲击,所以是图像时代视觉经验在他绘画中的一种反映。从各个角度来讲他的绘画非常典型化。他这种绘画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种绘画,比如他所用的手机符号,就像刚才贾老师说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熟悉,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物品。总结出来蔡广斌的绘画既是观念绘画,也是表现性的绘画,是观念具象绘画和表现主义绘画的一种结合的风格。首先他发明了一些自己的绘画语言,刚才刘老师已经讲到了“有墨无笔”,抛弃了笔的使用,又借用当代绘画电脑、喷绘技术,很好地变成了他自己的一种绘画,结合在他自己的创作里头,两个东西互相补充、互相对照产生了一种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使他的绘画内容、绘画内涵变得极为丰富。

  刘骁纯:沿着我刚才说的那点再补充一下。“水攻”最大的问题就是力透纸背的问题,要解决“水攻”要是没有力透纸背的力量“水攻”就是失败的,没有解决问题。刚才我说大部分人是在用笔方面加大用水,不离用笔这是一个解决方式。还有用各种方法,比如击法,朝海军用击法,蔡广斌用的是更加复杂的自我化的一套解决不见笔踪,大量的淡染、灰色调,怎么让它有力度,这个“有力度”主要讲的是内在力度,近观时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和气韵,这是我要补充的一点。

  另外他的力度,刚才王端廷说的是“整体性”,整体性在展厅当中的视觉张力,这种“淡灰”本身是弱的,“水”也是弱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弱的,但是他的展出方式和整体设计,包括一张画的整体设计的结构性使他的作品有一种视觉力度。而且他使这种淡灰和水形成一种有力量的东西,这就是刚才我说的力透纸背的两个方面:一个是静观的时候有丰富的层次和气韵;一个是远观的时候有整体的结构力度。这是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支撑他的作品。

  当然在当代来说是离不开远观的,几乎西方所有现当代艺术家都在强调展厅当中的视觉力度。蔡广斌把展厅当中的视觉力度跟传统讲的“细观”、“耐品味”结合起来,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刚才王端廷和贾方舟都谈到他跟现代社会衔接的密切性,当代生活在他的个人心灵中的反应表达的直接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看了他的画,一个是他对当代人心灵的一种忧患意识,主要是看这么一点。在这一点上来说,应该说是表达得又强烈,但是又中国味道很浓。所谓“中国味道很浓”,想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到德库宁非常强烈地对现实的一种忧患,他激烈地表达,甚至画面有一种撕裂感,尤其在女人体上的撕裂感直接表达,但是蔡广斌的表达方式正好相反,他有很强的中国味道,有近观的问题和空灵的味道。

  主持人:当代水墨创作中如何既保持水墨的传统性,又要探索当下艺术的当代性或者更准确地说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如何拿捏和当代性的关系?先请蔡老师自己讲一讲在创作中的体会,再请各位老师补充一下问题。

  蔡广斌:我的创作主要是完成自己的个人观念。我在寻找一种最恰当的表现方式。最恰当的表现方式要很到位、很准确地把我的个人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实际上很简单,当我的技法很符合我的个人心理活动之后便很感兴,完成了这种“很感兴”等于成就了自己。谢谢!

  主持人:请贾老师讲一下。

  贾方舟:刚才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可能会考虑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作品的精神性和当代人的关系,涉及到作品内涵的一个方面;一个是他所采用的材料、形式、语言形态方面的问题,可能就会涉及到一种精神批判的必要,还有一种文化批判的必要。我觉得蔡广斌在这两方向上都花了很大的力气。

  从另一条线索来看,一种文化有一个延续,有一个文脉,这个文脉既要从文脉走出来,同时要续写文脉的下文,就是它的上文和下文的关系,蔡广斌在这个方面既把中国水墨这条文脉的上文接续上,而且又续写了下文,这个下文就是他的“文化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表现在他革掉了笔的命,他不再用我们传统一再强调的笔墨用笔的一种价值,他放弃掉了,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批判性在里头,他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他的画呈现出一种水墨的平面感、水墨在淡淡的灰灰的色调中的一种深度,就是刚才骁纯说的“力透纸背”的问题,这里头很多复杂的技术性的、技法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艺术家毕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在这两个层面上解决得都不错,都很好。

  王端廷:其实可以看到蔡广斌的绘画既有传统的文脉,从水墨走出来的,但是他已经跟传统水墨拉开很大的一种距离,与此同时他的图像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有,我们十年前不会有这样的图像,更不用说二十年前。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判别他是不是有当代性,实际上仍然是依据他的艺术语言和他的作品的内在精神来判断,这个不难判断,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只有蔡广斌等少数艺术家能做到这些,做到这些就会被艺术史论家所关注、所记载,他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被记载在历史里头。

  刘骁纯:刚才蔡广斌简单两句话给我感触挺多,我觉得关于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应该说从上个世纪初讨论到现在已经讨论了一百年,这个问题还纠缠着我们。实际上只要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肯定既是现代又是当代又是传统的,如果有人说你不传统,你肯定是发展了传统;如果有人说你太传统了肯定你已经把当代和传统融到一起了,对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这显示了蔡广斌等中国艺术家在新世纪他的创作心态的从容。

  主持人:谢谢!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蔡广斌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